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3的文章

借我衛生紙!

國中小特別強調要攜帶的東西, 可是就有人偏偏會「忘了」, 或者是不幸用光以至於需要跟別人開口借。 也同樣不巧妙,借衛生紙的問題有時會問到我, 偏偏我的劣根性--也就是「蕩生」--因此暴露出來。 我非常不喜歡出借衛生紙。 我的觀念是,一來明明是基本觀念, 人人身邊都要攜帶衛生紙,你不帶還要跟別人借, 豈不是當伸手牌? 那我也不要帶衛生紙,成天跟你們借, 一個沒有再跟另一個,不正是所謂「投機」心理? 家人塞一堆衛生紙給自己,不就是爽到你們這些伸手牌? 當我是小聯盟農場,想挖角就挖角? 如此想法,成就了我最大惡名,小氣。 不能否認總有急用的一天。 但不知道是自己腦補還是如何, 總是覺得某些特定對象超級愛借衛生紙。 漸漸的,要借衛生紙的對象自然排除掉我。 我也省事,卻也變成冷漠的銅牆鐵壁。 話說,「借」衛生紙不覺得奇怪嗎? 有借有還,意思是今天我出借衛生紙, 哪天我沒有衛生紙時你可以借我。 基本上,該前提根本不存在。 就好像今天我是散恰人,跑去跟郭董(知道是哪個最有名的郭董就好)借錢, 哪天郭董「欠錢」時,我可以幫忙。 擁有足量衛生紙的我,少了就補,不就是不缺錢的郭董嗎? 想要跟郭董借錢的我,就跟那些借衛生紙的人一樣, 都要跟別人借來用了,會有能力「還」或者是「出借」嗎? 不過別人真的陷入危急時刻,不只是衛生紙, 行有餘力能借出當然還是該借出啦。 我討厭的是把借當手段以免除自己的支出耗費, 那麼,貪小便宜、小氣的罵名就不該加諸於不想白白當別人農場的我才對。

〔專欄〕然後呢?

圖片
聽到「然後呢?」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類似於等著看好戲或是想要看說話者要出什麼招時的回應。 另一種是對方真的火大,火大到對於自己所說的話都不予以正面肯定。 先從後者說起。 很不幸地,我曾經犯下一個大錯誤。 自以為的踏到紅線而不自知, 結果秒速遭到斷絕關係,類似於當初大師兄林智勝撞倒裁判, 被判處無限期禁賽。 兩者相同的是,都經過了誠心誠意的道歉後才得以中止。 被回應的當下幾乎沒有辦法做其他反擊。 效果等同於放大絕,不論你說了多少字多少句話, 只要丟「然後呢?」四兩撥千斤, 接下來整段對話如果還想存檔起來給自己日後觀看順便看自己笑話的話, 肯定可以發現根本就是自己的猴戲以及單口相聲。 糗到爆啊。對方在氣頭上,自己理虧,說實在自己還是老實點別再犯蠢。 回到前者。 其實我不大想提到關於工作的事以免被搜索到, 不過為了拿來當範例,該範例也已經過了兩個月左右, 應該還好。 那次因為要橋個時間開個本人主導的解說會議, 只是需要看上層的時間。 上層許可的時段跟空會議時間交疊只剩半小時。 我用outlook邀請會議時多加說明可能只有半小時時間, 就被回了「然後呢?」 看到這三個字我有點不知所措,大約還帶有5%的不爽。 不爽的點是從以前的一些事蹟推敲與累積,這是其次, 當下覺得難道我就乖乖講半小時,講不完就結束你會比較開心嗎? 經過另一位直屬解釋,是要我橋個時間多一點的時段。 我只能ㄎㄎ的笑。 隨時都想挖坑啊,不明示也不否認到底可不可以接受會議時間長度。 橋到別天一小時時段後也就相安無事了。 以前也寫過另一個大絕叫做「為什麼...」, 兩者堪稱話題終結者,李維拉退休了, 兩句話可是永不言退的。

非死不可自從在五六年前開始崛起之後, 生活中幾乎不能沒有它--現在還好比例下降。 臉書也產生了不少共同現象與動作, 像是...按讚、留言、分享,可惜沒有噓。 (如果有噓我第一個要噓爆讓我眼睛痛的東西...) 一開始登入時,我還不知道按了讚能得到什麼。 有人還提出過,萬一分享的是不幸的消息, 你按讚代表的意義就相當諷刺了。 另外還有所謂狂讚士, 看到每個人發什麼文章就按一下,鼓勵一下, 結果被臉書封鎖動作因為濫按讚。 也許自己只認為不過是類似國小老師在批改作文或聯絡簿時, 寫個大大的閱但是沒寫任何評論等值的動作罷了。 混久後慢慢體會到,你能獲得某種肯定感。 發了篇 廢文 網誌文章,某某人按讚。 也許內容真的不怎麼樣(就像本篇為例), 但知道好幾位出於時空因素好久沒聯絡的人看到了, 想必是產生共鳴才會按下那隻拇指。 我很少卯起來按讚。 一來也是避免變成濫發訊息導致被鎖。 二來便是出於真正覺得有同感時,按下的讚才有意義。 要不然,自己每次發個動態訊息,自己也能按讚, 還可以開一堆分身帳號按自己讚, 充一堆數字,但心靈仍然空虛啊。 有時候不免會對於某些不甚認識的人所發的訊息普普, 卻也隨便收到破20以上的讚; 自己認真發照片或文章頂多5個出頭感到某種現實的刻劃。 然而若不計較按讚的動機上,讚的數量多,又能真正代表了什麼呢? 所以,這篇文章能夠得到幾個讚?

張雨生-大海MV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 歌詞: ===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妳 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邊看那潮來潮去 徒勞無功想把每朵浪花記清 想要說聲愛妳卻被吹散在風裡 猛然回頭妳在那裡 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妳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 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 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 運動會跑完了,我的左腿肌肉內側好了大半, 但仍舊無法全力施展。 可能是年紀+超久沒定期跑步的緣故, 恢復時間比起以往慢了許多。 不過上次測速,我的時間還能夠跟比我年輕的人秒數相近, 這已經有些了不起了。 上週運動會原本以為我們單位一堆70公尺跑進9秒, 要拿下第一是沒有問題的; 等到開跑才知道,變數大得很。 規定男女交錯棒次之下,我們的棒次排法是, 男生前後強,中段弱棒次;女生則按照由快到慢的速度依次排列。 重點來了:別隊伍把女強棒排到後面, 導致在輪到女生快慢強弱相當不平均的棒次時, 出現了大逆轉。 本來還在我們後面墊底的黃隊後來莫名的超車到第二名。 另外一場我參加的踩氣球大戰,我沒踩破敵人的氣球, 自己腳上的氣球倒是在一開賽前因為太擠爆掉一顆。 說也奇妙,男生組留下的氣球數還是最多的。 在中午結束之後又趕到動物園參加活動, 不過也是抓蛤仔兼洗褲,順便看園區的動物。 只是不幸的在拍攝動物的過程中讓手機顏面著地, 螢幕弄到了一個凹洞。 在貓熊館要拍照時還用不出對焦點無法拍攝, 走道不能逗留,等到離開之後重開相機功能才好。 手機開始擺爛了? 總之我受夠了記憶體才338MB的手機,程式常常閃退。 最快本週末就有新平板來分擔手機上的資料。 把陽春款手機當平板使用本身就是一種過度的期望。 不管如何,期待新玩具。 最後,在運動會場看見那雙牽著的手的哀愁, 就讓大海也一併帶走吧~

〔專欄〕「應該」

在以前某個半公家機關(欲蓋彌彰的形容), 上頭那位無論臉跟腦袋都跟豬一樣的長官特別討厭一個語詞: 「應該」。 只要回報情況用了「應該」,牠就會特別針對這兩個字進行批判: 「什麼叫做應該??你不能用不確定的語詞....(以下數百字廢話刪除)」 好,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聯絡請對方來處理,也只有對方能夠處理, 自己只能盡到轉達的部份,請問,用「應該」有沒有錯? 你會覺得,我不該使用應該兩個字,要給明確的答案。 那假設,因為行程因素,導致對方無法如期完成, 變成保證會如期完成的自己做了錯誤的承諾, 請問,以那隻豬等級的各類長官腦袋,第一個要劈頭開罵的人是誰? 是不是做出保證的自己? 在我跟對方並非完全熟識的情況,就連電話不斷通知的情況下都有變數, 除非是自己完全能夠掌握。 仔細聽其他稍有階級的人工作中的對話, 也不乏出現「應該」兩個字。 「應該」代表的是在無意外的情況下,至少80%會發生並且完成的事情。 為了那20%以內的變數,難道不需要考量進去嗎? 所以很令人不解,應該兩個字為何要特別背負龐大的責任? 去掉了「應該」,要背負的後果才是更可怕的吧。 而且,自己曾經嘗試要去掉「應該」兩個字來陳述報告, 卻猶如黏在毛衣上的口香糖般頑強。 「你能保證百分之百嗎?」想到這點,你就沒辦法不說應該。 至於為何有些長官自己會講「應該」, 可以接受會議上其他人說「應該」, 卻不允許部下說「應該」? 只因為,他是長官啊。 我想,這篇專欄應該不需要太長....

手機號碼

FB上先前有分享文。(懶得轉殘體字) == 十年以上不换手机号码者,是个值得信赖和可以交往的人, 据抽样调查,得出初步结论:如果一个人手机号能10年以上保持不变,可以判定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一不欠别人情;二不欠别人钱;三不怕有人找;四念旧 情,希望老朋友很多年后还能找到他;五非常专一。因此,请你珍惜身边那个十年不换手机号码的人 == 我的手機號碼,自從上大學之後,就在也沒有換過了。 由於隻身在台北,不辦個手機門號就形同人間蒸發, 也因此我們家的手機從一支變成三支(我姐一起辦)。 號碼說好記,也是普普,因為根本沒啥特別的記憶諧音, 要也是牽強的扯關係,但是一點也不好笑的音。 有時會看到其他人出於特殊原因,像是手機搞丟、換手機、 換另一家電信業者時發了封信要求大家改打另一支號碼。 我倒是完全沒有想換的念頭。 就算現在可攜門號跳槽,還是待在中華裡面。 大概是認識的人都是中華門號比較多的關係吧。 也懶得換了。 關於換門號,有件往事想提提。 該同學他群組發站內信件說自己換了手機, 該講的都講完之後,她補了一句: 「如果你本來就沒有我的手機號碼,那這封信就可以忽略」 看似普通,其實隱藏著某種自以為,讓人有點不快的感覺。 我花時間開妳寄的信還以為是什麼大事, 最後面才說哈哈我偷了你三分鐘的時間,有些令人惱羞。 究竟是什麼樣的錯覺,讓妳以為所有寄件群組的人都有你的手機號碼?? 難道妳不會看通話紀錄過濾一下最常通話的對象嗎? 若是久久才打電話一次的人,妳不提醒幾乎沒任何差別吧。 對於某些在人生道路上交叉過,卻放肆的擴張自我感覺的人, 只能用遺憾來做評論。 不過,隨著通訊軟體百家爭鳴,大家都使用app而少用討錢的電話聊天了。 我也打算想調低通話費率增加3G額度, 究竟誰誰誰的手機號碼是幾號,漸漸的開始被遺忘中....

書呆子

網誌文應該不用太長篇才對, 畢竟現在主流都是FB,只要打點鬼心情, 隨便就有幾個人會按讚,比起漸漸衰退的網誌, 高下立判啊。 但我還是喜歡用網誌呈現故事,FB版的網誌基本上只是可以塞一堆字的塗鴉牆。 標題代表的是我國中的一件小往事。 國三那年,開始準備所謂推甄保送啥等的作業, 雖然師長都會說不要在意這回事, 除非你真的很優秀,優秀到拿獎狀跟抽衛生紙一樣輕鬆, 或是課外活動的成就足以讓你走另一條不需要讀書也能吃飯的等級。 我總是會妄想,就連讀O文摘以前搞啥百萬抽獎之前, 還會寄一堆廣告叫你買某某特別冷僻的題材書籍, 宣稱可以增加抽獎機率 但只是推銷賣不出去的庫存 , 最後總是落空而歸。 我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的乖乖買了書, 倒是真的常常妄想中了五百萬之類的大獎要怎麼花, 現在有了威力彩依然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 那年就跟突然獲得抽獎機會一樣,有個女老師叫我們三個出去, 解說關於甄試的事情。 我拿到了說明紙張開始專注的看了起來。 此刻,她補了一槍:「真是書呆子。」 其他兩個同學笑了一下,其中一位還是我宿敵。 時至今日,我仍舊不是很了解當初這位老師補這句話的用意。 酸人?取笑?我跟妳有仇嗎? 不,我根本連這位老師叫啥名字都不知道。 幾天後要集合發簡章,我第一個到辦公室,她就叫我先把一堆資料裝進信封袋裡。 其他人都已經到辦公室前集合完畢,她自在的在外面開始解說, 我還在忙著包裝所有人要看的資料,她到底說了啥我沒辦法聽得很清楚。 講了一個段落,她才回辦公室問我包好了沒有? 若覺得時間緊急,她大可叫另一個人幫忙我, 畢竟只有我一個人在裝袋。她沒有。等我裝完回隊伍, 解說也快結束了。 國中小階段,的確是人格尚待雕琢的時刻,必須要有些手段教訓我沒意見。 我只想問,包括上述以及其他部份到現在回想仍讓人感到困惑與不解, 來自於所謂「師長」的「管教」,是必要的嗎? 還是為了教訓而教訓呢? 教師的影響真的很大,你我也許都有幾件過了二三十年都還忿忿不平的往事。 當然,那位連名字都不知道的職員我也懶得去追查去討公道, 已經沒有意義。 但我還是很想當面問問:「你開那句玩笑的目的是什麼呢?」